你有過小腿水腫、緊繃、腳重、無力,甚至還會麻的經驗嗎? ✔如果有,希望本文能幫到你~ ✔如果沒有,祈願未來讓你可以幫助身邊的親人及朋友~

小腿水緊緊繃、腳重無力,甚至出現麻痺及疼痛,這現象很可能是「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症狀,這是一種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它通常發生在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血液會在下肢停滯,就會增加靜脈壓力,導致靜脈瓣膜失去彈性,血液倒流的現象。這現象會使靜脈壁受到損傷,進一步加重水腫及無力感的嚴重程度,嚴重水腫可能壓迫周圍神經和血管,導致下肢疼痛和麻痺。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什麼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指的是靜脈瓣膜受損,導致血液無法有效率地回流心臟,疾病特徵是:水腫、皮膚改變、潰瘍。「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是很巨大的,除了會感覺到腫脹、緊繃、沈重、痠痛疲勞、甚至疼痛之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例如:舉步困難、平衡變差、腳踝活動度變小、肌肉無力等。

易患「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族群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一種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以下人群較容易患上:

易患族群1.–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的人:

例如:銷售員、教師、醫護人員等,長時間的站立或坐著會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從而增加了患上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風險。

易患族群2.–肥胖者:

肥胖會增加靜脈壓力,導致靜脈瓣膜失去彈性,增加患上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風險。

易患族群3.–高齡者:

隨著年齡增長,靜脈瓣膜的彈性和強度會下降,增加患上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風險。

易患族群4.–女性族群: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比男性更常見,尤其是在懷孕和更年期期間,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會導致靜脈壁變薄和瓣膜損傷。

易患族群5.–家族遺傳者: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可能會有家族遺傳性。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原因

導致「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常見的一些原因:

原因1.–遺傳因素:

有家族遺傳者可能天生就有較弱的靜脈壁和閥門功能,易患上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原因2.–長時間站立或久坐:

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會增加下肢靜脈壓力,使靜脈壁和閥門受到損傷。

原因3.–肥胖:

肥胖增加了體重,使下肢靜脈承受更大的負擔,容易出現靜脈損傷和閥門失調。

原因4.–孕婦:

孕婦體內荷爾蒙水平變化和子宮壓迫會增加下肢靜脈壓力,使靜脈損傷和閥門失調的風險增加。

原因5.–缺少運動:

缺乏運動會使下肢靜脈壓力增加,導致靜脈損傷和閥門失調。

原因5.–疾病因素:

例如: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疾病也可能導致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靜脈曲張可能導致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疾病。靜脈曲張是指下肢深部或膝下的靜脈因為壓力增加或閥門功能不良而擴張扭曲,血液回流受阻,進而產生淺表靜脈的反流現象。

靜脈曲張患者血管壁會變薄、變弱、失去彈性,使得血液回流受阻,造成靜脈內的壓力增加,影響到靜脈閥膜的功能。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就會漸漸發展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表現為下肢水腫、疼痛、痙攣、皮膚變色等症狀,影響生活質量。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症狀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一種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通常發生在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的情況下。這種疾病可能會影響靜脈瓣膜的功能,或使靜脈壁受損,從而導致靜脈壓力增加,使得血液不易從下肢流回心臟。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狀包括: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症狀1.–腿部水腫:

由於血液滯留在下肢,水分從血管滲透出來積聚在組織中,導致腿部腫脹,尤其是在站立或坐著長時間後。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症狀2.–腿部疼痛或不適: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會感到下肢沉重或疲倦,尤其是在走路或站立一段時間後。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症狀3.–皮膚變化:

由於血液滯留在下肢,皮膚可能會變得乾燥、粗糙、發癢或變色。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症狀4.–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是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一個常見症狀,是由於靜脈內壁和瓣膜受損,使得靜脈變形、擴張扭曲。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症狀5.–慢性傷口:

由於下肢組織因缺氧和營養不良而易受傷,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會出現慢性傷口或潰瘍。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EAP分類系統分期

根據臨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學(CEAP) 分類,對於慢性靜脈功能不全使用CEAP分類系統,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系統分期1.–C0期:

無明顯證據可以觀察出來,屬於靜脈相關疾病。

系統分期2.–C1期:

出現靜脈曲張,毛血管或網狀靜脈擴張,靜脈栓塞、靜脈瓣膜損傷, 小腿感覺沈重、腳踝周遭水腫,抬高後水腫會消退。

系統分期3.–C2期:

出現靜脈曲張,毛血管或網狀靜脈擴張、靜脈栓塞、靜脈瓣膜損傷和下肢水腫。 小腿感覺沈重、腳踝周遭水腫,抬高水腫會消退。

系統分期4.–C3期:

出現出現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和疼痛,膚色出現改變,有凹陷性水腫,抬高後不會消退、組織變硬。

系統分期5.–C4期:

出現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疼痛和皮膚色素沉澱, 有凹陷性水腫,抬高後不會消退、皮膚變色、組織變硬。

系統分期6.–C5期:

出現靜脈曲張、下肢凹陷性水腫,抬高不會消退,疼痛、皮膚色素沉澱和靜脈潰瘍。

系統分期7.–C6期:

出現靜脈曲張、下肢凹陷性水腫,抬高不會消退、疼痛、皮膚色素沉澱和靜脈潰瘍,且組織便硬,有新的靜脈瘤合併出血或血栓形成。

這些階段反映了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不同程度,並且可以用於指導治療和預測患者的預後。除了CEAP分類系統,還有其他分類系統,如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和Venous Disability Score(VDS)。

如果您有上述類似症狀–「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症狀」,建議您儘早尋求醫療建議。醫生可透過身體檢查和超聲波檢查來確診,並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治療方式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治療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治療方式1.–保持適當的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加強下肢肌肉收縮,提高靜脈回流,減少下肢水腫和疼痛。常見的運動方式包括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等。

治療方式2.–改變生活習慣:

包括:減少站立或久坐的時間,減輕下肢負荷,穿著鬆緊度合適的襪子,並避免穿高跟鞋等壓迫下肢的服飾。

治療方式3.–壓縮治療:

透過壓迫靜脈和腿部肌肉的方式提高靜脈回流,改善下肢水腫和疼痛。壓縮治療的方式包括穿著壓縮襪或貼布、進行淋巴引流按摩等。

治療方式4.–藥物治療:

口服或局部用藥可幫助改善下肢水腫和疼痛,例如:利尿劑、抗凝劑、消炎藥等。

治療方式5.–外科手術:

對於嚴重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或合併其他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手術的方式包括靜脈內血管成形術、激光治療、靜脈栓塞術等。

治療方式6.–淋巴治療: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患者在治療中,可能需要接受淋巴治療,以改善下肢水腫和疼痛等症狀。淋巴治療通常包括以下方式:

淋巴治療1.–徒手淋巴引流治療法:

透過按摩徒手淋巴引流治療法法刺激淋巴循環,幫助淋巴液回流,減輕下肢水腫和疼痛。按摩可以由專業的按摩師進行,也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自行進行。

淋巴治療2.–壓縮治療:

壓迫可以促進淋巴液流動,減輕下肢水腫和疼痛。壓縮治療的方式包括穿著壓縮襪或貼布等。

淋巴治療3.–淋巴引流訓練:

通過專業的訓練,學習如何透過運動和呼吸方式促進淋巴液流動,提高淋巴系統的排水能力。

淋巴治療4.–其他輔助治療:

例如:局部熱敷、電療、穴位按摩等輔助治療,可進一步促進淋巴液流動和代謝。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治療應該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並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以避免治療過程中出現副作用和併發症。

預防「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改善方法

以下是幾種預防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方法:

預防改善方法1.–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下肢肌肉和靜脈壁的強度,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液排出,減少血管壓力和血栓形成的風險。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預防改善方法2.–減輕體重:

過重會增加下肢靜脈承受的負擔,增加患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風險。保持適當的體重,有助於減輕靜脈壓力。

預防改善方法3.–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

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會增加下肢靜脈的壓力和血栓形成的風險。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可以定期站起來活動活動,或選擇一些可以調節高度的工作桌和椅子。

預防改善方法4.–穿著合適的鞋和衣服:

穿著合適的鞋和衣服,可以避免下肢受到不必要的壓迫和阻礙血液循環。

預防改善方法5.–定期檢查:

對於已經患有靜脈曲張或其他相關疾病的人,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以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

總之,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預防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發生。如果有相關症狀出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接受專業治療, 減少患上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風險。

#水腫 #小腿水腫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靜脈曲張 #CEAP分類系統分期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淋巴治療法 #徒手淋巴引流治療法 #淋巴引流訓練 #壓縮治療 #健康好生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