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在連假期間,會安排出遊或選擇在家放鬆,難免興致一來會有晚睡或熬夜的狀況,不過醫師提醒,特別是時節變換、溫差較大時,臨床上已出現多例因主動脈剝離而送急診的患者。除天候與溫差的因素外,睡眠時間竟然也是誘發主動脈剝離的重要關鍵!
「主動脈剝離」不只是熟齡 有年輕化趨勢!
心臟科醫師表示,主動脈剝離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而在台灣主動脈剝離發生率遠高於西方國家,每年大約有近2千人發病,以50~70歲男性居多,大約是女性的2倍。但不要誤解主動脈剝離是中高齡者的問題,近年來因生活型態的改變、飲食習慣、工作環境壓力,也形成主動脈剝離有年輕化的趨勢,並且逐年增加中。
睡多睡少都不行!
睡眠不佳易導致血管硬化、主動脈夾層剝離!

2020年刊登在《Hypertension research》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高血壓」,但高血壓患者如每天睡眠超過8小時、但是較差的睡眠品質狀況,就有較高血管硬化的罹患率,更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群。因此,「青壯年睡眠障礙」是誘發「主動脈剝離急症」的重要關鍵!
醫師解釋,過長的睡眠時間,其實代表的可能是「較差的睡眠品質」,而可能會面臨睡眠片段化、疲勞、免疫功能下降、心情憂鬱,或罹患睡眠中止症等潛在疾病,導致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特別提醒,如在睡眠期間持續間歇性缺氧,就會有增加「主動脈夾層剝離」的風險。
這樣睡,對心臟最好!

最佳睡眠長度 6H~8H
最佳入睡時間10:00-11:00 起床時間 6:00-7:00 對心臟最好!
醫師強調,除睡太久不利心血管健康外,美國心臟協會在2012年提出建議,成人睡眠時間每天若不足6小時,容易導致罹患心臟病。因此,成年人每天6~8小時為最佳睡眠長度,晚上10:00-11:00入睡、早上6:00-7:00起床,這樣的睡眠時間和品質最健康,「睡眠時間太短或太長,都不利心血管健康。」
4大症狀是「急性主動脈剝離」危急警訊
務必立即就醫!
數據顯示,急性主動脈剝離一旦發生,若未能迅速就醫,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在病發後48小時內死亡,甚至嚴重導致猝死;因此,「主動脈剝離急症」目前仍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挑戰之一。以下4大症狀是危急警訊,應立刻就醫:
主動脈剝離前兆

4大症狀是「急性主動脈剝離」危急警訊 ,包括:
主動脈剝離前兆1.–胸痛:
約有90%的病人都會出現胸痛現象,主要以胸部突發性、像肌肉被撕裂般疼痛,也可能轉移至頸部、下背部等。
主動脈剝離前兆2.–血壓飆高:
通常會伴隨高血壓一直壓不下。
主動脈剝離前兆3.–血管阻塞、器官缺血或梗塞
因血管剝離導致血管阻塞、器官缺血或梗塞情況:如出現休克昏迷、中風癱瘓等緊急狀況。
主動脈剝離前兆4.–心臟方面:

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
主動脈剝離前兆5.–身體表徵:
身體會出現心跳增加、臉色蒼白、活動力減低、注意力無法集中、焦慮、冒汗、頭昏眼花、咳嗽、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等病徵。
醫師強調,「急性主動脈剝離」是致命率很高的重症之一,若未適當急診治療,患者發病後每小時可增加1%的死亡率,2天死亡率暴增至50%,速度又快又急,因此,趁早預防治療才是降低死亡機率的重要關鍵!
#睡不好 #背痛 #胃痛 #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前兆 #急性主動脈剝離 #高血壓 #心臟病 #健康好生活-說健康
【延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