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最感困擾的問題,只要有黑眼圈就很容易讓你的面容看起來疲倦又無精打采。但是你知道黑眼圈的形成不僅僅只是因為沒睡飽,沒有其他先天或是後天因素會導致有黑眼圈。在知道要怎麼改善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黑眼圈形成的原因以及類型,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改善方法。這次訪問到了悠美診所總院長朱芃年醫師,讓醫師來告訴我們有關黑眼圈的小知識吧!

「黑眼圈」的形成原因

黑眼圈的位置就是眼周血管叢、眼周摺痕(淚溝)與眼周肌肉皺褶形成的區域。只要是三個元素其一的問題就可以造成黑眼圈,這個問題也常見可以混合型。

常見的「黑眼圈」類型

1. 色素型黑眼圈:有分先天和後天,大部分都是因為過敏體質所引起的,比如說對於保養品、化妝品的過敏、空氣中微粒過敏或異位性皮膚炎。

2. 血管型黑眼圈:眼周血管叢鬱血,血流狀況不好,看起來是黑藍色的,就是一般性的血管型黑眼圈。

3. 結構型黑眼圈:無論是眼周摺痕(淚溝)、眼下膠原蛋白流失凹陷、顴骨過高等都會讓下眼圈的位置是凹陷的,這樣的陰影也是一種常見的黑眼圈類型。

4. 過敏性黑眼圈:因為過敏體質,無論是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都容易造成眼周皮膚粗糙而看起來有很多皺褶與色素沉澱,很像熊貓的眼周。

改善「黑眼圈」的方法1:「色素型黑眼圈」

色素型的黑眼圈大部分都是因為過敏體質所引起的,比如說對於保養品、化妝品的過敏、空氣中微粒過敏或異位性皮膚炎,因為有持續的發炎反應所以會造成黑色素的堆積。

這些位置,通常都會以色素型的雷射治療為比較快的選擇,或以增加黑色素代謝的藥品或保養品去除黑色素。此外黑色素黑眼圈問題也會連帶著皮膚粗糙,進而有細紋產生。這時候就要用電波類的方式治療來去除皺紋。

改善「黑眼圈」的方法2:「結構型黑眼圈」

結構型黑眼圈在下眼瞼的區域凹陷或周邊的組織過高,造成陰影,如果沒有矯正凹陷或過高,則下眼瞼的位置就會一直看起來是黑黑的。處理方式也很直觀,將凹陷的部分填鋪好,或將過高的組織減少就可以讓黑眼圈消失。

填補的方式常見的就是用玻尿酸或脂肪填補。一般坊間有所謂的黑眼圈熊貓針,是一種豬膠原蛋白,但因為吸收時間短三個月到半年必須要時常補充,會因為多次施打造成該部位纖維組織增生,導致效果越來越差,將來需要動刀也會增加困難性與副作用,並非是一個好選擇。

改善「黑眼圈」的方法3:「血管型黑眼圈」

血管型黑眼圈可以使用染料雷射或長脈衝銣雅鉻雷射治療。正確的雷射治療可以立竿見影,沒有副作用與恢復期。如果使用不正確的雷射設定會產生更嚴重的黑眼圈或大片瘀青,讀者需要小心。

改善「黑眼圈」的方法4:「過敏性黑眼圈」

過敏性黑眼圈要改善的前提就是需要矯正過敏症狀。針對於眼睛、鼻子、皮膚去控制後,才有機會改善黑眼圈。可以使用弱的A酸或A醇,維生素C等美白產品讓黑色素退去。如果需要快一點改善,則可以使用Q switch銣雅鉻雷射、皮秒雷射或彩衝光治療都會有不錯的效果。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