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眼科診斷中,視網膜剝離屬於緊急情況,被視為急症之一,患者需要立即進行救治,如果未即時手術治療,網膜剝離可能會導致視力永久喪失的風險。因此,如果有網膜剝離的症狀,例如:視力突然模糊、突然出現浮動黑點且數量變多,有飛蚊症現象或視野閃光或閃爍的感覺、視野變暗、變窄、扭曲變形等,應立即送醫急診治療。
視網膜剝離是什麼?
視網膜剝離是指視網膜與其下方的血管膜(脈絡膜)之間的黏附力失效,導致視網膜從血管膜上剝離的狀況。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視網膜不能正常運作,甚至會導致永久性失明的風險。
視網膜剝離的罹患率
全球視網膜剝離的發生率大約每年萬分之一左右,根據美國眼科醫學學會統計,每年約有1萬~1.5萬人罹患視網膜剝離。依此推估,台灣每年約有 2000 人罹患視網膜剝離,而中壯年50-69歲罹患率最高,高度近視的年輕族群排列第二。另外,視網膜剝離與近視有密切的關係,在號稱近視王國的台灣,視網膜剝離的發生率相對比較高。
視網膜剝離的成因

造成視網膜剝離的成因大致有7種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1.–家族遺傳
網膜剝離可能與遺傳有關,遺傳疾病可能會增加網膜剝離的風險,例如: 馬凡氏綜合症和玻璃體鬆解症。此外,如果家族中有網膜剝離的病例,罹患風險可能會增加,如果有家族史者,應該定期接受眼部檢查,以監測任何可能的問題。
主要因素2.–高血壓
高血壓可能會造成眼部血管破裂或損壞,增加罹患網膜剝離的風險,此外,高血壓可能會導致眼睛的視網膜和脈絡膜受損,進而影響視力。因此,如果有高血壓疾病者,應該定期接受眼部檢查。
主要因素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罹患網膜剝離的風險比正常人更高。糖尿病患者常常會出現視網膜病變,包括視網膜水腫、網膜新生血管等,這些病變都可能導致網膜剝離。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年接受眼科檢查,以確保網膜的健康狀態,及早發現和治療任何病變,以降低罹患網膜剝離的風險。
主要因素4.–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400~600 度者最常發生,被視為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但正視眼 ( 即沒有度數者 ) 和遠視眼者也會發生視網膜剝離。
主要因素5.–年齡(中壯年)
視網膜剝離患者中,大多數是40歲以上中壯年人,50~69歲的人容易發生玻璃體液化嚴重,因此被列為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族群。
主要因素6.–外力因素
眼球外傷是導致網膜剝離的常見原因之一。眼球受到打擊、撞擊、挫傷等外力因素,可能會造成網膜裂傷或撕裂,導致網膜剝離。
主要因素7.–生活習慣
長期吸煙、過度飲酒、過度暴露於紫外線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網膜剝離。
網膜剝離的型態
根據視網膜剝離的發生因素,可分成下列3種型態:
型態1.–裂孔性
常見裂孔性剝離,是視網膜出現破洞,玻璃體的液化液灌入,造成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層分離,大部份發生於近視眼病人。
型態2.–滲出性
滲出型視網膜剝離較為少見,主要是因為腫瘤或發炎反應,使脈絡膜血管漏出大量滲出液,導致滲出型視網膜剝離。另外。中心性視網膜炎是滲出性視網膜剝離的一種,好發於 30~40 歲男性,需長時間耗用眼力或工作壓力大者。
型態3.–牽引性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外傷造成玻璃體的拉扯、新生血管纖維化等,出現牽引力所發生的牽引性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的前兆及症狀
視網膜剝離的前兆及症狀包括以下4種前兆及症狀:
前兆及症狀1.–閃光或閃爍的感覺
這些感覺可能像閃爍的火花或閃電,可能會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
前兆及症狀2.–黑暗中的漂浮物
你可能會看到透明或深色的小點或線條,漂浮在視野中。
前兆及症狀3.–突然出現的視力問題
視力可能會突然模糊或變得模糊不清。
前兆及症狀4.–視野變窄:
會感覺到視野變窄,就如同在看透視鏡。
視網膜剝離高危險群
以下是視網膜剝離的6大高危險群:
高危險群1.–近視患者
近視患者因眼軸較長,視網膜與脈絡膜之間的黏附力較弱,易發生視網膜剝離。
高危險群2.–高度近視患者
眼軸長度超過26mm的高度近視患者,更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
高危險群3.–年齡 (中年40~69歲)
視網膜剝離患者大多數在40歲以上中壯年,50~69歲容易玻璃體液化嚴重,常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族群。
高危險群4.–曾罹患視網膜剝離者
先前發生過視網膜剝離的人,再次發生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更高。
高危險群5.–視網膜裂孔或撕裂患者
視網膜裂孔或撕裂患者,比較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
高危險群6.–曾有眼部外傷者
眼部外傷可能導致視網膜裂孔或撕裂,進而引發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因具體的症狀而有不同,治療方法有下列4種方式
治療方法1.–手術治療
視網膜剝離、視網膜脫離和黃斑區域病變等嚴重情況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治療方法2.–藥物治療
視網膜血管新生病變可以通過注射藥物來治療。
治療方法3.–雷射治療
可以用於治療一些視網膜血管病變,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視網膜血管阻塞等。
治療方法4.–其他治療方式
需按照視網膜剝離的嚴重程度來判斷採用的治療方式。
1.氣體網膜固定術
如屬較局限性,破洞較單純或位置在上方的視網膜剝離,可採取氣體網膜固定術.將長效型氣體打入眼球內,再用冷凍療法封住洞口,患者必須特殊趴臥,讓注入的氣體頂住破洞,阻隔液化的玻璃體液繼續流入,讓網膜逐漸復位.手術時程短,成功率高達7成。
2.鞏膜扣壓術
如果患者較年輕,玻璃體液化不明顯,可使用「鞏膜扣壓術」,取海綿狀物體托墊,讓視網膜底下色素細胞癒合,另採取冷凍療法,加速結疤及修補破洞,成功率高達 9成以上。
3.經睫狀體扁平部玻璃體切除術
如果眼球有出血狀況、結疤或破洞範圍較大、數量較多,就需要進行玻璃體切除術,灌入空氣或矽油將破洞進行修補,必要時合併鞏膜扣壓術,使網膜復位。
預防視網膜剝離的方法
預防視網膜疾病的方法如下:
預防方法1.–定期接受眼科檢查
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視網膜問題,特別是對於高度近視、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有眼部外傷史者、先前發生過視網膜剝離者,更應該加強眼科檢查的頻率。
預防方法2.–控制近視度數
對於近視患者,要注意控制度數的變化,避免過度近視導致視網膜剝離的發生。
預防方法3.–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
劇烈運動和外傷可能導致眼部受損,增加視網膜剝離的風險,因此要注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預防方法4.–適當使用眼睛
長時間盯著電子螢幕或書本容易導致眼部疲勞,增加近視度數的變化,因此要注意適當使用眼睛,避免過度疲勞。
預防方法5.–注意控制生理指標
控制血壓、血糖等基本生理指標。
預防方法6.–減少對眼睛的傷害
例如減少暴露於紫外線下的時間,戴上防護眼鏡等。
預防方法7.–健康的飲食習慣
健康飲食有助於維持眼部健康,例如:多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A、C、E等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蔔、菠菜、西蘭花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和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C、E、葉黃素、玉米黃質等。
預防方法8.–良好生活習慣
減少或避免長期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前兆 #視網膜剝離症狀 #視網膜剝離手術 #視網膜剝離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