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更年期是每個人都必須度過的人生旅程,尤其是女性,由於女性荷爾蒙劇烈變化的緣故,更可能對生理、心理造成諸多變化,產生熱潮紅、盜汗、暈眩、胸悶、心悸、焦慮不安、煩躁等身心不適,出現更年期症候群(更年期障礙)。不過,這些症狀可能從幾歲開始出現?是否有前兆?當出現年期症候群時,又要吃什麼以達保養功效呢?

更年期來臨有前兆嗎?症狀多久會消失?

除了透過更年期症狀進行評分判斷外,事實上,更年期來臨與否有前兆可供判斷。根據東元綜合醫院衛教資料,更年期可大致分為停經前、後,停經前期約從45歲開始(甚至有人從35歲開始),雌激素、黃體素便會逐漸減少,導致排卵和月經變得不規則。因此月經改變是進入更年期的重要判斷前兆,綜合東元綜合醫院與高尾美穗監修文章的資料,這些前兆包括:

  • 月經周期延長
  • 月經周期變得不規則
  • 經期天數縮短或延長
  • 月經量少、慢慢停經
  • 經量變多(甚至大出血)
  • 經血滴滴答答地持續
  • 突然停經

而當這些前兆漸漸消失,進停經後期後,若連續12個月沒有月經,雌激素、黃體素進一步衰退,更年期症狀漸漸緩減或消失,此階段可長達10年以上。此外,根據高雄榮總衛教資料,更年期症候群通常會在3~5年內消失。

更年期保養怎麼做?進入更年期後吃什麼,幫助舒緩更年期症狀?

那麼,若經期已慢慢變得不規則,或開始發生熱潮紅、頭暈頭痛、盜汗、胸悶、失眠、情緒抑鬱等身心症狀,並透過前兆、更年期症候群症狀等方式判斷自己已進入更年期,接著又該吃什麼食物幫助自己舒緩更年期症候群,並達保養功效呢?

由於造成更年期症候群諸多不適原因是雌激素產生變化所致,因此若要透過食物保養,根據高雄榮總衛教資料,和女性荷爾蒙類似的植物性雌激素有所助益。而大豆異黃酮,就是能轉換為荷爾蒙的先驅物之一。

營養師林亞貞則曾為文解釋,天然植物性雌激素能與身體中的雌性荷爾蒙接受體結合,延緩更年期不適,而天然植物性雌激素來源包括:

  • 蔬菜類:苜蓿、大蒜、紅蘿蔔、牛蒡等
  • 豆類:黃豆製品、豆漿、豆漿優格、天貝納豆、味噌等
  • 水果類:紅石榴、蘋果等
  • 五穀根莖類:鷹嘴豆、燕麥、扁豆、山藥等
  • 種籽類:亞麻籽、奇亞籽、花生等
  • 飲品類:像是茶、咖啡等
  • 中草藥:當歸、月見草或枸杞等

更年期症狀:暈眩的舒緩飲食

若出現暈眩症狀該吃什麼呢?日本抗老化醫學會認定指導、營養師篠原繪里佳則曾為文針對更年期所產生的頭暈建議,除了透過大豆異黃酮調整混亂的荷爾蒙外,還有其餘營養素對暈眩也有幫助:

  • 維生素B1:透過豬肉、糙米等食物攝取,可維持腦部正常運作、預防暈眩。
  • 維生素B12:透過豬肉、秋刀魚等食物攝取,可改善暈眩,維持神經正常運作。
  • 維生素E:透過堅果類、南瓜攝取,可改善血液流動、調整自律神經平衡。
  • EPA與DHA:透過青背魚類攝取,可改善血液流動。

更年期症狀:失眠的改善飲食

若出現失眠症狀該吃什麼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指出,番茄中含有茄紅素與維生素A、C、E,不僅抗氧化,其褪黑激素還有助於入眠。

中醫師樓中亮則曾為文建議更年期患者喝牛奶,不僅可以補充鈣質緩解骨質疏鬆問題,還有促進睡眠功效。

更年期症狀:便祕改善飲食

若出現便秘症狀該吃什麼呢?便祕雖並非更年期專利,然而更年期因荷爾蒙減少再加上自律神經失調、心理壓力影響,恐讓便祕變得更嚴重。日本中村醫院院長中村理英子則曾於《圖解更年期小百科》建議,可透過多喝水,吃蔬果的方式改善。推薦食物包括:地瓜、菠菜、牛蒡、胡蘿蔔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則建議吃香蕉,不僅因為香蕉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達改善腸道菌叢、排便順暢之效,還因為香蕉富含維生素B6、鉀,不僅有助於血清素形成、維持好心情,還可降血壓。

更年期症狀:骨質疏鬆改善飲食

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謝筱芸曾為文指出,更年期後雌性素分泌減少,會促使骨密度急遽流失。通常停經後5~7 年,骨密度就約減少15~30%。因此骨質疏鬆與骨密度下降是不少更年期女性擔心的重點之一,不僅容易造成腰酸背痛,還恐一不小心跌倒就骨折。

骨質疏鬆、骨密度下降該吃什麼呢?上璽中醫診所余雅雯曾為文建議,除了看診透過中醫治療存骨本,並補充大豆異黃酮外,平時也應多留意攝取鈣質、維生素D與膠質,幫助骨骼強健、增加韌性與彈性。

  • 鈣質食物:乳製品、芝麻、小魚乾、豆腐、深綠色蔬菜、枸杞等
  • 維生素D食物:蛋黃、沙丁魚等
  • 膠質食物:雞腳、豬腳、蹄筋、花膠等

同場加映:男性也有更年期?

此外,雖然不少民眾一聽到更年期便會直接聯想到婦科相關問題,然而更年期不論性別,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旅程之一。

日本順天堂大學泌尿外科教授堀江重郎指出,40歲後,男性荷爾蒙睪固酮分泌量開始下降,就有引起男性更年期障礙的可能性。

根據郭綜合醫院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資料,當睪固酮不足,就恐產生肌肉量減少、肌力下降、內臟脂肪增加、腹部肥胖、骨質流失、貧血、性慾減退、勃起障礙等症狀。

堀江重郎也因此表示,可透過競爭型遊戲、運動、充足睡眠、放輕鬆,與補充蛋白質、去氫表雄固酮DHEA、抗氧化劑、魚油、大蒜精、鋅與硒,等外在輔助提升男性荷爾蒙。

#婦產子宮健康 #更年期 #女性荷爾蒙 #卵巢 #雌激素 #食療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