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與個人的飲食習慣、環境及體質有關,跟荷爾蒙也有密切的關係,女性步入更年期後,卵巢功能快速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變少,新陳代謝變慢,血中膽固醇及脂肪,容易囤積在內臟及腹部,導致形成脂肪肝;而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也會造成脂肪肝的風險。如果肝臟的脂肪含量超過肝臟總重量的5%,那就是罹患脂肪肝了。
脂肪肝的盛行率
脂肪肝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一般所謂的脂肪肝,是指「非酒精性脂性肝病」,全球約有1/4的成人罹患脂肪肝。據統計台灣成人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0%,也就是每3人中約有1人患有脂肪肝,而70%的患者年齡層在40~69歲之間,因此,這些年齡族群被認為是罹患脂肪肝的高危險群之一。瑞典一項研究發現,肥胖的人當中,約70~80%患有脂肪肝,而糖尿病患者中,有50~70%患有脂肪肝,因此,近年來全球對脂肪肝的議題有越來越被重視的趨勢。
什麼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堆積很多油泡,這些油泡就是三酸甘油脂,這種狀況下肝臟可能會出現些微腫大,或上腹部疼痛等症狀,大多數人並沒有感覺,但在腹腔內的脂肪,會釋放出生物活性物質,例如:脂肪細胞素和瘦素等,這些物質對肝細胞會造成傷害,甚至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導致血脂代謝及葡萄糖代謝異常等問題,加重肝臟的負擔,因此肝功能指數會上升,如果未加控制,脂肪肝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脂性肝炎,脂肪肝炎持續惡化,會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嚴重病症,造成肝病3部曲的遺憾。


脂肪肝種類
脂肪肝分為以下2種:
脂肪肝種類1.–酒精性脂肪肝
長期喝酒會引起脂肪肝,若持續喝酒,酒精性脂肪肝會進展成酒精性肝病,甚至是酒精性肝硬化。
脂肪肝種類2.–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指沒有酒精性的脂肪肝,是指肝臟的脂肪量過高所引起,而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過重或肥胖、血脂過高 例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高血壓及女性更年期等,都可能是引起肝臟脂肪囤積,導致形成脂肪肝的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狀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通常沒有症狀,有些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已患有脂肪肝,但少數患者有出現以下症狀:
1.肝臟腫大
2.倦怠
3.-右上腹疼痛
一般說來,50歲以上的女性或更年期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肥胖症及糖尿病,發生脂性肝炎的機率比較高。脂性肝炎是一種慢性肝臟疾病,長期會引起肝臟炎症和纖維化,進而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等嚴重狀況。因此,定期做肝功能檢查,進行追蹤或治療是極為重要的。以下是脂肪肝檢查的相關項目:
脂肪肝的相關檢查項目
1.腹部超音波
2.電腦斷層掃描
3.核磁共振
但目前能正確評估嚴重狀況只有這種檢查方式:
肝組織切片
肝組織切片可分辨並正確評估肝炎及纖維化的嚴重情況。 確定是否為單純的脂肪肝或脂性肝炎?確定肝炎的嚴重程度?
罹患脂肪肝的病因
脂肪肝的病因有很多種,以下是較常見的病因:
1.酒精性脂肪肝:
飲酒過量導致肝細胞合成脂肪的增加。
2.肥胖性脂肪肝:
肥胖造成肝臟內脂肪囤積過多。
3.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脂質代謝異常,使脂肪囤積肝臟。
4.糖尿病脂肪肝:
其血漿胰島素水準和血漿脂肪酸增高。
5.姙娠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姙娠34~40週時發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關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有密切相關,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先前為代謝性脂肪肝炎,代謝症候群的指的是:中廣型肥胖、血中三酸甘油脂高、血中高密度膽固醇低、血壓高、空腹血糖高,這五項指標中有三項符合條件,那就符合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症狀,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高危險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說是代謝症候群在肝臟的表現,這些疾病都有一個共同的成因,那就是「胰島素阻抗性」。
誰是高危險群
1.BMI超過25以上的肥胖者,
2.50歲以上女性肥胖者及更年期女性腹部肥胖者。
3.嗜吃甜食、高脂食品者。
4.酗酒者。
5.服藥過量者。
6.C型肝炎病患。
7.糖尿病患。
8.過度節食的減肥者。
如何治療脂肪肝?
減重與運動是目前醫學上唯一確認有效的脂肪肝治療方式。根本的治療是針對正常肝臟到發生脂肪囤積的過程,以下提供幾個方法,包括:
1.減脂減重
減重不只要減體重,更要減脂肪;減脂肪不是減肝臟的脂肪,同時要減全身多餘的脂肪;減脂肪不只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更可避免腦、心血管疾病。減脂減重的原則就是少吃加上規律運動。
2.飲食控制:
飲食控制可以減重也可輔助治療脂肪肝,
食物控制1.
選用高纖維質食物,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含膽固醇食物肥肉、豬油、蝦蟹、奶油、蛋黃、魚卵、牡蠣、動物內臟等盡量少吃。
食物控制2.
5大類營養素:五榖、雜糧、蔬果、奶、蛋、肉、油脂,樣樣不可少,但不可過量。可增加蔬菜、纖維素的攝取量,不建議食用大量蛋白質,因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血壓與心血管問題,容易造成腎臟的傷害。
食物控制3.
三餐要按時吃,千萬不要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因飢餓會造成肝內麩胺基硫、維他命C、維他命E下降,尤其脂肪肝患者比沒有脂肪肝還嚴重。
3.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消耗熱量,還可增加對胰島素的反應。此外,減重還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情,吃得好、吃對也非常重要,均衡營養的重要性超過減重。能量消耗的多寡視個人的體重及每次運動的種類、時間及強度而決定。不同年齡層可選擇適合的運動。
4.藥物治療:
雖然降血糖藥、肝庇護劑、抗氧化劑維生素E、營養素betain等均有研究顯示治療後肝指數或病理上的進步,但仍需更多研究來確認其療效,目前並沒有被確認有效的脂肪肝治療藥物。建議糖尿病本身又有脂肪肝的患者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時可考慮選用Rosiglitarone增加對胰島素的反應。
減脂減重注意事項
減脂減重須注意幾個問題:
1.減肥藥可能造成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尤其是維他命E缺乏,對肝臟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一定要補充脂溶性維生素。
2.有些減肥藥,心臟病患者是不可以使用的,使用前請先諮詢醫師。
3.減肥手術造成的快速減重可能加重脂肪肝,腸繞道手術有不少病患肝衰竭死亡的例子,目前已不建議做這種手術。
4.減重不可快速。快速減重會造成不良的新陳代謝變化,脂肪的溶解會帶進肝臟更多游離脂肪酸,脂肪肝會更嚴重;研究顯示,減重每周超過1.6公斤以上,會產生肝組織惡化的現象。建議減重慢慢減,1周0.5公斤,1個月2公斤,最重要規律運動。
因此,建議肥胖者、糖尿病患者、50歲以上女性及更年期女性肥胖者需控制體重、飲食調整、適度運動、避免使用對肝臟有害的藥物及化學物質會對肝臟造成損害,脂肪肝患者需要服用藥物,應諮詢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並定期檢查監測病情的變化。如果發現肝臟病情惡化,應及時就醫接受治療。
#脂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症狀 #肝病3部曲 #健康好生活
【延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