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前經期持續不規律 醫師:可能「早發性更年期」來報到! 預防「卵巢早衰」要趁早!

女性一般在45~55歲之間會逐漸步入更年期,出現經期不規律、月經量變少,直到最後月經完全消失不再來,同時出現盜汗、燥熱、失眠、皮膚乾燥、陰道乾燥、情緒波動、頭髮稀疏、乳房下垂、體重上升等更年期症狀,但有些女性卻在40歲就出現這些更年期症狀,醫師提醒:可能是「早發性更年期」來報到!預防「卵巢早衰」要趁早!

早發性更年期的症狀

專業醫師表示,如40歲以下女性就持續出現月經不規律、盜汗、熱潮紅、情緒波動大、不穩定或暴躁易怒、關節痠痛、心悸等更年期的症狀時,極可能罹患「卵巢早衰」所引發起的「早發性更年期」,可能有增加「不孕症」的風險。

早發性更年期的檢測

卵巢早衰的初期症狀會有月經不規則的問題,例如:經期由7天縮短為5天或週期由30天轉變為27天,並且周期持續不規則變化。醫師提醒:如有這些症狀,建議進行血液評估檢查,透過血液檢查「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的濃度,確切瞭解卵巢年齡、卵泡數量等;如濾泡刺激素(FSH)濃度高於40mIU/mL,加上雌激素偏低,就表示卵巢功能已經開始產生退化了。此外,如果檢測發現「甲狀腺荷爾蒙」的濃度過低,也有可能是「甲狀腺」所造成的「內分泌」問題。

早發性更年期的原因

早更原因1.–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歲以前就出現月經不規律的問題,甚至月經停止一年都沒有來、有提早停經的現象,同時伴隨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專業醫師表示:這主要因素是卵巢功能衰竭所導致的「卵巢早衰」症狀,體內停止產出新的卵子和雌激素,提早進入更年期。

早更原因2.–卵巢、子宮疾病治療問題:

女性如因長子宮肌瘤、囊腫或卵巢癌時,可能會被迫切除卵巢或子宮,造成雌激素停止分泌;而化療或放射性治療會使得卵巢受到損傷,卵子產生破壞等情況,這就導致會提早停經、提早進入更年期的主要因素。

早更原因3.–染色體缺陷或家族遺傳:

如女性有家族病史的遺傳基因,較容易導致染色體出現問題,可能會造成女生有卵巢,卻無法產出健康卵子的狀況,因此造成提早停經、卵巢早衰症狀,增加不孕症的發生率。

早更原因4.–生活習慣問題:

早發性更年期與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用腦過度有關,遮些生活習慣會導致出現內分泌失調的現象;而長期吸菸者,會因香菸中的有毒物質影響雌激素生成,導致更年期提前發生。

5.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對於甲狀腺疾病、第一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或乾燥症,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他們的免疫系統除了攻擊外來的細菌和病毒外,還會攻擊自身的細胞及器官,因此,可能會導致卵巢功能受損,造成提早停經及早更的發生。

專業醫師提醒,女性朋友在工作繁忙中,仍應適當紓解自身壓力,盡量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的正常,預防卵巢早衰、早發性更年期要趁早!避免抽菸等不良習慣。如在40歲前出現經期不規則、燥熱等疑似更年期症狀,則需盡早就醫診斷,尋求治療方法。

#更年期 #早發性更年期 #早更 #卵巢早衰 #早更原因 #停經 #健康好生活

【延伸導讀】

40歲更年期提早來報到!醫師提醒:5大早更原因-5大/

更年期不等於停經!醫師教妳如何辨別是否進入更/

多吃「這些食物」能抗老化!-學者:助-4種荷爾蒙/

更年期不等於停經!醫師教妳如何辨別是否進入更年期?

40~45歲後隨著年齡增長,已經邁入被號稱「熟女」的階段,不論是身體或精神上都跟著產生多種變化,女性荷爾蒙分泌也逐漸減少,開始出現疑是「更年期」的前兆症狀,但對於這些症狀,要如何辨別是否進入更年期?更年期等同於停經嗎?以下專業醫師教妳如何分辨是否進入更年期及更年期與停經的關係。

「停經」是連續1年沒有月經!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生理過程,在女性「停經前」會因荷爾蒙分泌震盪不定,而可能產生身體各種器官及系統上的變化,例如: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骨骼系統、皮膚系統都會受到連帶的影響;而經期也因荷爾蒙分泌變少,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則、經血量變少等現象;醫師提醒:這樣的現象還不算更年期,「停經」的定義是指連續1年都沒有月經來,停經後就正式步入「更年期」了。

應如何辨別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關鍵在年齡及症狀是判斷的重點,一般更年期約在 40~45 歲之間,這期間可能會開始出現更年期的徵兆,有可能持續 4-7 年不等;當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不穩定時,可能會出現月經週期改變及更年期前兆症狀,如:熱潮紅、盜汗、陰道乾燥、性慾降低、漏尿、泌尿道感染、新陳代謝變慢、體重升高、憂鬱、焦慮等症狀;雖有些症狀不典型、不明顯,不易釐清是否因更年期所引起,但這熟女階段的症狀都很可能跟荷爾蒙變化有關係。

女性2大重要荷爾蒙–「雌激素、黃體酮」

女性經期變化會受到雌激素及黃體酮這2大重要荷爾蒙的影響:

2大重要荷爾蒙

重要荷爾蒙1.–雌激素

雌激素下降會導致熱潮紅的症狀。

重要荷爾蒙2.–黃體酮

黃體酮下降會影響神經、睡眠、情緒焦慮、緊張等。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與黃體酮會依個別不同的速度下降,黃體酮下降的速度比雌激素還要更快,而當女性缺少黃體酮時,很容易會感到焦慮,焦慮會讓不適感被放大,讓女性更年期的期間身心都很難熬。

荷爾蒙的補充治療

荷爾蒙的不平衡可能與新陳代謝、骨質密度、脂肪代謝、情緒認知、婦科疾病、癌症及免疫疾病有高度相關,因此,如檢查發現荷爾蒙明顯缺少時,可尋求醫師協助,醫師會視個案狀況給予雌激素乳液或黃體酮等進行治療;通常將荷爾蒙補充到更年期應該有水位時,患者可感受到較好的生活品質,能穩定控制症狀、避免產生不利的風險因子。

女性更年期「壓力」是主要關鍵!

通常女性停經年齡大約落在 45~52 歲之間,但會因人而異,有些人更年期較早或提早、有些人較晚,除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外,「壓力」是最主要關鍵!

當身體面對壓力時,會大量消耗黃體酮來製造應對壓力的皮質醇,因此容易導致女性荷爾蒙不足,有部分年輕女性未達40歲就出現早更(提早更年期)的狀況,也就是因工作壓力或生活壓力大,導致加速卵巢早衰的現象,因此,如何進行「壓力控管」極為重要。

更年期症狀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也會因人而異,為使女性更年期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在忙碌之餘也要多關注自己的健康,定期做健康檢查,避免不良生活習慣、維持規律運動、均衡健康飲食、降低壓力是更年期維持生活品質的最佳途徑。

#更年期 #停經 #雌激素 #黃體酮 #荷爾蒙 #健康好生活-說健康

【延伸導讀】

焦慮、煩躁、熱潮紅、盜汗又失眠!3-階段更年期-2/

更年期這樣吃,一定變美魔女!6大飲食建議,每天/

40歲更年期提早來報到!醫師提醒:5大早更原因-5大/

焦慮、煩躁、熱潮紅、盜汗又失眠!3 階段更年期症狀要持續5年以上! 醫師:先準備好紓解方法!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必經的階段,隨著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加上環境荷爾蒙的影響,不少女性35歲就出現提早更年期的症狀,如果能預先瞭解「更年期」,其實是可以預先準備的,相信提前做好身體的保養及調理,應該不致造成「早更」症狀的發生。

很大部分女性的更年期症狀都相當嚴重,甚至影響工作效率、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睡眠品質及精神、情緒上的問題。根據衛生署統計,更年期症狀持續1~5年的女性約有56%,持續時間超過5年的約有26%,建議更年期如有不適症狀,盡快尋求醫師的專業建議及協助,才能優雅的面對更年期時光。

女性更年期常見的3大問題

據國健署統計,女性更年期常見的3大問題為:

更年期常見的3大問題1.–生理問題

更年期期間,女性的月經逐漸減少並變得不規則,包括:月經間隔時間的增加或減少,流血量的變化以及出現突然的月經停止,主要是由於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減少所引起的。

更年期常見症狀包括:焦慮、煩躁、熱潮紅、盜汗又失眠等,主要是因為雌激素減少,導致體溫調節受到影響,使得身體突然出現灼熱感,伴隨著臉部和頸部的潮紅及盜汗等不適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在夜間突然出現,導致睡眠品質的困擾。

更年期常見的3大問題2.–睡眠問題

更年期期間,女性可能會因荷爾蒙水平的變化、情緒壓力的增加、更年期不適症狀等多重問題,導致失眠、入睡困難、睡眠中斷等睡眠問題。

更年期常見的3大問題3.–精神、心理、情緒問題

更年期期間,女性會經歷疲倦、情緒波動、焦慮、易怒、憂鬱等情緒不穩等變化,導致出現精神、心理、情緒等問題,但荷爾蒙濃度變化會因個人體質而有不同,症狀及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

更年期3個階段

更年期依年齡大致區分為3個階段:

更年期第1階段(45~50歲)

這階段的特徵就是月經週期開始變得不規律,原本1個月來1次,可能會變成2個月來1次、半年才來1次,甚至可能會1個月來2次的不規則變化,而體內的荷爾蒙濃度也開始逐漸減少,導致出現更年期不適症狀。

這階段可能會出現的更年期不適症狀:

  • 熱潮紅
  • 體溫升高
  • 盜汗
  • 夜晚難入睡或失眠
  • 乳房疼痛

補充天然雌激素食物

在這階段可開始適度的補充以下天然雌激素食物,如:

天然雌激素食物1.–黃豆及豆製品:

黃豆富含植物雌激素,也就是大豆異黃酮,包括:黃豆、豆腐、豆漿、豆腐皮、豆奶等都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這些化合物對於女性荷爾蒙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緩解更年期症狀,如潮熱、情緒波動和失眠;黃豆及豆製品富含鈣、鎂、磷和維生素K等營養素,有助於骨骼健康,對女性尤為重要,避免女性在更年期後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天然雌激素食物2.–亞麻籽:

亞麻籽含有植物雌激素,稱為亞麻籽植物雌激素,亞麻籽可以添加到早餐穀物、沙拉或烘焙食品中作補充。

天然雌激素食物2.–蘋果:

蘋果富含花青素成分的植物雌激素,蘋果富含植物化合物,如類黃酮和多酚類,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可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蘋果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 E 和葉酸等重要營養素,對女性的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蘋果可幫助平衡女性荷爾蒙。

天然雌激素食物3.–葡萄:

葡萄含有白藜蘆醇成分,是植物雌激素的類型之一,白藜蘆醇是強效抗氧化劑,可中和體內自由基,減少細胞氧化損害,降低心血管風險、抗炎作用、調節血糖、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促進癌細胞凋亡;白藜蘆醇對於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女性常見的癌症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紅莓富含植物雌激素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維護心血管健康、改善消化功能、維持腦部健康、維護泌尿系統;紅莓含有前列腺素A的特殊物質,可預防尿路感染,尤其對女性尿道感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紅莓也有助於維持荷爾蒙平衡。

天然雌激素食物5.–黑豆:

黑豆富含植物雌激素,如:異黃酮及大豆異黃酮,可幫助女性維持荷爾蒙的平衡、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如:燥熱、熱潮紅、情緒波動及失眠。

黑豆可預防骨質疏鬆症,黑豆富含鈣、鎂、磷和維生素K等營養素,有助於骨骼健康,對女性尤為重要,女性更年期後易出現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另外,黑豆可改善心血管健康、控制血糖、抗發炎作用,有助於更年期女性各種炎症的發生。

天然雌激素食物6.–牛蒡

牛蒡富含植物雌激素,有助於調節女性荷爾蒙的平衡;牛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及類黃酮,可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害及延緩老化作用;荷爾蒙的變化也會使得更年期女性出現消化問題,如:便秘;牛蒡的纖維有助於增加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等問題。

更年期第2階段(50~55歲)

這階段大多數更年期女性已經停經,正式步入更年期,荷爾蒙停止分泌,身體各器官包括:生殖器官、泌尿系統、自律神經系統等,因缺少荷爾蒙的保護,開始逐漸出現不適的症狀。

  • 陰道乾澀、失去彈性,出現鬆弛現象。
  • 頻尿、膀胱無力、甚至嚴重導致漏尿或尿失禁。
  • 情緒起伏大、暴躁易怒、憂鬱、易傷感。

這階段建議必須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規律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尤其多練習做骨盆底肌運動,如:「凱格爾運動」,可幫助鍛鍊骨盆肌的肌耐力,減少頻尿、漏尿或尿失禁的不適症狀,這運動可幫助訓練收縮肛門、陰道、和尿道周圍的肌肉,進而強化整體骨盆底肌的強度與肌耐力,以下提供「凱格爾運動」衛教單,提供參考:

剛開始先練習用力收縮骨盆底肌,維持10秒,然後休息5秒後再做,連續做10次,1天做3組,熟練後可拉長用力收縮的時間10秒改為20~30秒。

上述動作較熟練後,在排尿過程中,刻意收縮骨盆底肌,中斷排尿2~3秒,然後再把尿液全部解完,但必須確保解尿完全乾淨,否則易引發尿路感染等問題。

更年期第3階段(60~65歲)

這階段屬於更年期的後期,先前更年期的不適症狀會全部出現,但會逐漸趨緩,不過身體失去荷爾蒙的保護,仍會有骨質疏鬆或骨折、肥胖體重上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統問題,如:頻尿更嚴重、漏尿或尿失禁等問題,同時也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建議每天進行規律運動,可選擇中、輕度有氧運動或負重肌力訓練,多參與戶外活動或社交活動,此外,可透過聽音樂、做腹式呼吸運動、冥想、泡熱水澡、精油薰香等,幫助夜間安穩入眠,提升睡眠品質、改善身心靈健康。

#骨盆底肌 #更年期 #更年期症狀 #天然雌激素食物 #健康好生活-說健康

【延伸導讀】

擺脫失眠困擾、減少焦慮-提升血清素的4大類好眠食/

頭暈、心悸、肥胖、失眠是「自律神經失調」找上/

盜汗、熱潮紅該吃什麼?營養師給更年期女性的8個/

更年期別怕!中醫推薦:更年期保養-吃這9種食物/

更年期會持續多久?如何分辨更年期是否結束?/

如何改善更年期睡眠?專家:這樣呼吸調整自律神/

更年期症狀憂鬱失眠?-盤點4大類「天然快樂食物」/

更年期這樣吃,一定變美魔女!6大飲食建議,每天/

更年期別怕!中醫推薦:更年期保養-吃這9種食物/

壓力大易焦慮?-心理師授「這招」:助減緩心律降/

【內有教學影片】練好下半身肌肉就回春?日營養師兩招鍛鍊甩更年期不適

女性一進入更年期,會因女性荷爾蒙波動、急遽下降,更容易產生熱潮紅、盜汗、頭痛、憂鬱等更年期症候群。日本營養師、料理研究家大柳珠美,在發現自己出現心悸、嘔吐等更年期不適,且因為雌激素下降產生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風險後,透過運動與飲食控制等原則,成功讓自己度過更年期的難關。

因心悸、反胃確定進入更年期!

運動分泌「回春荷爾蒙」DHEA維持健康

她從42歲月經週期就開始變得混亂,但沒什麼特別不適。沒想到45歲某次上班通勤時,因心悸、反胃突然襲來,不得已下電車休息2次,到婦產科檢查才證實已進入了更年期。

因為醫師的診斷,大柳珠美這才感受到該要好好改變一下生活方式了,想到自己是夜貓族,早上也總是只是喝杯咖啡就去工作,她開始意識到管理身體的重要性,下定決心從養成運動習慣做起。

DEHA不僅能抑制體內的發炎症狀,也是女性荷爾蒙的原料,被稱為「回春荷爾蒙」。儘管DEHA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但透過輕度負荷的運動就會增加,因此她每周練1~3次瑜珈,即便新冠疫情影響無法去瑜珈教室,她在家中也毫不懈怠。此外,她也會透過爬樓梯,多走一個車站的距離等方式增加日常活動量。

綜合藥師廖偉呈(微笑藥師)與哈佛大學客座教授、醫學博士根來秀行的資料,DHEA的人體生成量在30歲後就會下降,由於它是強化肌肉、穩定產生性荷爾蒙、維持礦物質平衡、擴張血管、預防老化等的重要元素,一旦減少,對卵巢、免疫、骨骼、中樞神經、心血管等功能都會造成影響,而增加肌肉、運動有助於幫助、促進產生DHEA,此外,由於人體肌肉有百分之七十是集中在下半身,因此建議透過健走、深蹲等下半身運動,可以有效促進DHEA分泌。

不過,或許不少民眾也擔心深蹲傷膝蓋,反而對身體帶來負擔。此時,不妨跟著復健科醫師毛琪瑛的指導,看影片一起鍛鍊吧!

更年期提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風險!營養師公開更年期早餐菜單

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量減少,不只容易產生不適症狀,也更容易產生三高症狀。臺安醫院營養師林子又曾為文解釋,女性停經後缺乏雌激素,會間接增加末梢血管阻力而提升血壓;同時,會令血脂中的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減少;也因雌激素、黃體素濃度改變,而影響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令血糖容易波動,成為更年期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主因。

為了避免自己更年期後三高上身,身為營養師的大柳珠美也因此更留意自己的飲食狀況。她表示,她會每餐食用魚貝類、大豆製品與以及蔬菜與海藻。每天早上也會吃季節水果、胚芽米、雜糧等食物,不僅膳食纖維較多,也能攝取水果中的各式酵素。另外,醣類則是盡量少吃,麵包、點心類則幾乎不吃。

此外,由於停經後膽固醇數值不佳的民眾很多,儘管大柳珠美本人並無血脂異常,但她也因此相當留意油脂攝取,幾乎不吃沙拉油等液態油品,而是透過魚類、大豆、芝麻、南瓜子、核桃等食物攝取優質油品,讓壞膽固醇不要上升。

食物份量方面,晚上吃得較少,讓腸胃休息,早餐則充分攝取、均衡飲食,早餐菜單範例如下:
醣類:豆漿優格與水果
番茄拌南瓜子、吻仔魚
納豆伴吻仔魚
魚乾
水煮蛋,明太子、海苔佐味
醃漬小黃瓜、海帶

更年期壓力大易受情緒所苦!瑜珈、彈鋼琴是抒壓妙方

除了上述「養身」技巧外,更年期女性「養心」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台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許雅惠曾受媒體訪問表示,若民眾過去個性本就容易焦慮、煩惱,累積壓力,到了更年期受女性荷爾蒙降低影響,更會導致衝動、情緒不穩定。若長期壓力未適當紓解,更會加劇更年期情緒困擾。

針對更年期的心理應對,養成放鬆習慣相當重要。大柳珠美表示,40多歲時工作相當繁忙,私底下孩子也剛好處於青春期,因此累積許多壓力。為了跨越更年期難關,除了瑜珈外,她更開始學鋼琴,不僅是讓人開心的興趣,同時也有增加健康的效果。

大柳珠美在(2022)更是第一次參加鋼琴發表會,彈奏兩年間持續練習的蕭邦樂曲,現在則是進一步挑戰新曲子。「面對45歲時的不適,重新檢視充滿壓力的生活與身體的徵兆」是大柳珠美給更年期女性的建議。

#更年期 #心悸 #嘔吐 #DHEA #健康好生活-看新聞

【延伸導讀】

腰臀腿腹都練到!4招抗老體操每次30秒,從此不再/

肌群運動延緩肌肉流失,每天5分鐘上肢、下肢、核/


女性更年期 腰圍變粗 腹部變胖 的7大風險!醫師:教妳健康好招3撇步、7分原則 遠離疾病威脅!

更年期對女性而言,是一個關鍵的生理過程,也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而這階段會面臨女性荷爾蒙快速變少、新陳代謝變慢等問題,如果再加上沒有適度的運動,很容易造成體內脂肪不斷的堆積,導致腹部變胖、腰圍變粗、體重降不下來等失控狀況,更慘的是可能隨後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也紛紛來報到。

腹部變胖、腰圍變粗 ?

腰圍超過80公分 有罹患7大慢性病的風險!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即是腰圍過粗,如小腹突出、腰圍過粗,小心內臟脂肪會超標,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等風險,據統計,106年女性十大死因中,分別是心臟疾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被列入這些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

代謝症候群患者 罹患心臟病、腦中風機率更高

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2~4倍!因此,提醒40歲以上女性,應特別留意更年期所帶來的身體變化,適當的調整飲食、控制體重、腰圍、定期測量血壓,控制血糖、血脂遠離7大慢性病及三高的風險!

更年期女性 超過半數腰圍過粗 

據國健署103-10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統計,40~64歲女性有56.1%腰圍過粗,腰圍≧80公分、有24.7%體重過重,重量為24≦BMI<27,及有20%肥胖,肥胖為BMI≧27,有23.5%為高血壓;另外,40-64歲女性55.6%在每星期中會喝含糖飲料,只有29.9%會天天吃五蔬果。

因此,更年期女性更需要為守護自己的健康,改變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例如:女性喜歡浪漫氣氛,愛喝下午茶、吃零食甜點,雖然能得到快樂荷爾蒙,但缺乏運動就造成代謝的負擔,身體代謝變慢或基礎代謝率降低,就會導致腹部變胖、腰圍過粗、體重過重等狀況。

醫師分享:健康好招3撇步,遠離慢性病威脅! 

維持健康可運用以下健康好招3撇步,來實踐、控制體脂肪、增加運動、控制腰圍、及體重,包括:

健康好招3撇步1.–健康吃、分享吃

避免常吃甜食及含糖飲料,如遇特殊節慶想吃甜食,建議不妨與周遭親友分享吃,想喝含糖飲料時可用白開水取代,以增加身體代謝。

晚餐過後與睡覺前這段時間少吃宵夜,而多吃高鈣深綠色蔬菜及高鈣豆製品、適量水果及天然未加工食物,可避免骨質疏鬆,平日食用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飲食,以清蒸、涼拌、燉等取代油炸烹調方式,及戒菸少飲酒,保持健康體態。

健康好招3撇步2.–運動不難,做就對了

除了工作中的勞動外,建議通勤族可每天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路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並將運動習慣融入生活中,每次運動至少15分鐘,每天2次,可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進行健走或是做伸展操。

晚上吃完飯後也可利用公園運動設施或社區活動中心做荷重運動或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以增加骨密度及強健肌肉,降低跌倒和骨折風險。

健康好招3撇步3.–定期量血壓、體重及腰圍

定期量血壓、體重及腰圍是預防及控制三高的最佳簡便方法,女性健康腰圍要小於80公分,家中可備腰皮尺,每天於起床後量測,當有腹部脂肪累積時,就能透過腰圍量測警惕自己。

家中如無血壓計,可到社區藥局或社區血壓站等定期量血壓,建立自我血壓記錄;建議家中備有體重計,每天固定時間量測,才能掌握體重變化情形。

醫師提醒:飲食 7分原則

從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的改變,以7分原則來改善脂肪的積累及負擔,包括:

原則1.–每餐吃 7分飽,多吃 5色蔬,多注意營養均衡。

原則2.–每天睡足7小時,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休息。

原則3.–每天規律運動-有氧運動、多喝水,幫助代謝!

#腰圍 #更年期 #小腹 #腹部變胖 #腰圍變粗 #代謝症候群 #健康好生活-說健康

【延伸導讀】

身材走樣是荷爾蒙的錯!ko脂肪+up肌耐力營/

更年期少吃還是胖?-醫師:原因很簡單!3個原因、/

別說沒時間運動!研究:2週不運動,身體會出現「/

鬧鐘還沒響就醒小心暴肥、脂肪肝!-營養師大讚「1/

脂肪肝罹胰臟癌風險飆2-63倍!逆轉有機會/

更年期症狀憂鬱失眠?-盤點4大類「天然快樂食物」/


更年期女性 漏尿 怎麼辦?更年期女性頻尿、漏尿、尿失禁如何改善? 尿失禁7大療法!

女性步入更年期後,因雌激素逐漸減少,影響到私密處結締組織逐漸退化,尿道黏膜變薄,骨盆底肌肉變得無力,導致尿道口鬆弛、不易閉合、無法支撐、控制膀胱及尿道,出現膀胱愈發不聽使喚,經常會在咳嗽、大笑、打噴嚏、腹部用力時,造成漏尿或尿失禁的情況發生。

許多更年期女性因頻尿、漏尿、尿失禁等泌尿疾病問題極為困擾,雖然不致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但長時間漏尿或尿失禁現象也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無論是出遠門、或需外出往返行程中,急於找廁所的焦慮感,使得出門不敢在外逗留,甚至盡量避免長時間外出及長途旅行,長期下來對更年期女性及家人都造成極大心理壓力及負擔。

漏尿、尿失禁的定義

在醫學上所謂「尿失禁」(incontinence),是指不由自主的漏尿,由於更年期女性的荷爾蒙濃度下降,皮下負責支撐的結締組織逐漸退化,膀胱、陰道前壁與尿道的支撐力也逐漸消失,進而導致尿失禁或骨盆腔脫垂的症狀發生。

尿失禁5大類型

尿失禁區分為以下常見的5大類型:

尿失禁的類型1.–應力型:約50%

常見於產後及更年期婦女,原因是尿道、陰道鬆弛導致尿失禁。

尿失禁的類型2.–急尿型:約20%

好發於停經後及高齡女性,主要是膀胱過動症所引起的尿失禁。

尿失禁的類型3.–混合型:約30%

混合型是應力型+急尿型混和2種型態的尿失禁。

尿失禁的類型4.–溢流型:

多數發生於神經病變或糖尿病的患者,主要因膀胱無力、餘尿過多而導致的尿失禁。

尿失禁的類型5.–萎縮性及暫時性

常見於高齡女性患者,由於尿路系統內側黏膜萎縮及多種因素,導致料尿或暫時的解尿功能失調。

根據衛福部健康署的諮詢統計,高達近50%的諮詢女性已出現頻尿、尿失禁或尿道燒灼等症狀,而膀胱過動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將近20%,約每5人有1人出現此症狀,但基於國內女性對泌尿疾病相對敏感,多數更年期女性患者,礙於尊嚴難以啟口,沒有主動求助泌尿科醫師接受治療。但在此仍呼籲有泌尿疾病的患者,能透過本文了解如何改善症狀及治療方法,評估治療時機。

頻尿、漏尿、尿失禁的原因

更年期女性出現頻尿、漏尿和尿失禁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尿失禁的原因1.–肌肉鬆弛:

隨著年齡的增長及荷爾蒙變化,女性的骨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約肌變得較為鬆弛,失去原有的支撐和控制功能,經常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提重物等壓力下導致漏尿、尿失禁的情況。

尿失禁的原因2.–膀胱過動症:

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膀胱過動症的情況,即膀胱收縮過於頻繁和不正常,導致頻尿和尿急的問題。這可能是由於荷爾蒙變化和神經系統的影響,使得膀胱失去正常的控制能力。

尿失禁的原因3.–骨盆器官下垂:

更年期女性很容易出現骨盆下垂的現象,醫學上稱為盆腔器官脫垂,是由於骨盆底結構的鬆弛和支撐結構的變,導致膀胱、子宮或直腸等器官向下移位,壓迫尿道造成尿失禁的發生。

尿失禁的原因4.–炎症和感染:

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現尿道炎症和泌尿道感染,這可能增加尿頻和尿急的感覺,導致頻尿和尿失禁。

尿失禁的原因5.–壓力和情緒因素:

更年期女性面臨壓力、焦慮、憂鬱等情緒時,很容易會影響神經系統及膀胱功能,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高齡女性尿失禁較常見的是「應力型」與「急尿型」混合型尿失禁,常容易反應不及大量漏尿,加上其他因素如:精神不佳、泌尿道感染、女性荷爾蒙不足、藥物交互作用、心理因素、過度利尿、行動緩慢或便祕等因素,容易導致尿失禁的狀況更加劇。

尿失禁的診斷方式

如果有尿失禁的情況發生,醫師將根據諮詢狀況安排以下4種檢查:

尿失禁診斷方式1.–婦科檢查:

評估是否有骨盆腫瘤或子宮陰道脫垂,以及咳嗽時否會漏尿等現象,並輔助指導骨盆底肌肉運動並評估功能。

尿失禁診斷方式2.–失禁紀錄檢查表:

患者須自填問卷,記錄連續3天解尿日記(Intake-urinary dairy),以協助診斷。

尿失禁診斷方式3.–護墊側漏試驗:

檢查前1小時,患者須先飲用500cc 開水,等待膀胱漲尿後貼上護墊或衛生棉進行測試。包含連續咳嗽、腹部用力解便的動作、蹲下起立動作、兩腳開合跳躍、洗手各10次、上下樓梯來回10趟、 步行散步10分鐘後,測量漏尿重量。

尿失禁診斷方式4.–尿路動力學檢查:

針對病況較複雜患者,將安排進行膀胱尿動力學檢查並確診是否尿失禁。

尿失禁7大治療方式

尿失禁主要是骨盆腔、尿道、膀胱的肌肉及韌帶退化萎縮,可藉持續運動、輔助藥物與手術的治療方式3管齊下、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時,有高達近7成患者尿失禁症狀可獲得改善。婦科醫師建議尿失禁7大治療方式,以下提供參考:

尿失禁治療方式1.– 行為治療:

尿失禁的行為治療分為骨盆底運動、骨盆底電極刺激、置入錐體 3種:

行為治療1.–骨盆底肌肉運動 〈凱格爾運動〉:

骨盆底肌肉運動是有效的治療運動,可加強骨盆底肌肉,提高尿道和膀胱的控制能力,包括:緊縮和放鬆骨盆底肌肉,採用膀胱壓迫運動和凱格爾運動。除了遇到漏尿困擾要及時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幫助外,更年期女性可每天進行凱格爾運動,預防骨盆底肌鬆弛,也可定期安排私密處雷射進行保養,有效幫助不自主漏尿情形。

凱格爾運動(Kegel’s Exercise),此運動可預防陰道鬆弛、尿失禁、感染,並可治療應力性尿失禁。運動應每日至少做3次、每個動作重覆20遍以上。

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衛教單提供參考:

步驟1.–

排尿後,平躺在瑜珈墊上。

步驟2.–
雙腳拱起,兩膝輕靠,兩腳微開。雙手交疊放在肚子上,下腹用力將肛門、陰道、尿道往上提,數到5後放鬆,重複5次。接著,快速縮放,重複20次。

步驟3.–

腿微開,壓腳背、腳尖打直,以這個姿勢進行步驟2的動作。

步驟4.– 

維持步驟2的姿勢,將手臂伸直、往上伸展,手掌向上。向頭頂方向緊縮下腹、肛門、陰道、手臂,慢數到5再放鬆,將手放回腹上。

步驟5.– 

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手心向下,手指併攏,雙腳拱起。下腹用力,向上收縮肛門、陰道、尿道,抬高腰部,數到5再慢慢放下腰部,重複5次。

步驟6.– 

手掌輕托兩頰,將頭托起,收縮下腹部、肛門、陰道、尿道,數到3再放鬆,重複5次。

此外,更年期後,尿道比較乾澀,容易泌尿道感染,每天應補充1000~2000c.c.的水分,不要擔心漏尿就不喝水。但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飲料有利尿作用,建議少喝。更年期女性平時避免提重物,增加骨盆腔脫垂及漏尿的機會。

行為治療2.–骨盆底電極刺激:

此種治療為利用電流刺激使骨盆底肌肉組織不自主收縮,強化日漸無力的骨盆底肌肉,進而防止尿液滲漏甚至回復正常。此治療是不會引發疼痛,但須由醫師處方方能進行。

行為治療3.–置入錐體:

在陰道內置入錐體,病患利用骨盆底肌肉收縮而防止錐體滑出,達到強化骨盆底肌肉的訓練。

尿失禁治療方式2.–藥物治療

部分藥物如動情激素對於尿失禁有相當療效,藥物包括抗膀胱過度活動藥物、抗抑鬱藥物和雌激素補充療法等。但建議應與主治醫師進一步諮詢後再開設處方補充。

尿失禁治療方式3.–手術療法

部分類型如應力型尿失禁,經專科醫師確診並決定手術之可行性後,部分類型如應力型尿失禁可採取微創型的中段尿道吊帶手術治療。

尿失禁治療方式4.– 輔助用品

輔助用品1.–衛生棉墊: 市面上尿失禁女性專用尿布、尿墊、尿道塞、尿道貼片等產品,可針對不同程度的失禁或無法治癒等不同功能設計做選擇,可提供臨時的保護和安全感。

輔助用品2.–導尿管: 透過導管引流尿液至體外以終止尿失禁。但此法易感染及並引發其他合併症,應與醫師諮詢討論再進行。

尿失禁治療方式6.–膀胱訓練:

透過膀胱訓練,延長排尿間隔,例如:刻意延長上廁所時間,如果原本30分鐘1次改為60分鐘1次,如果60分鐘1次改為90分鐘1次,逐漸增加膀胱容量,減少頻尿和尿急的情況;另外,上廁所時坐在馬桶上練習肌肉收縮訓練,以收縮然後放鬆,然後再收縮再放鬆的方式,視時間許可,每次持續做10次左右。

尿失禁治療方式7.–生活習慣調整:

更年期女性可以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尿失禁問題。例如,控制飲食中的咖啡因利尿飲品及辛辣食物的攝取量,避免過度飲水且要緩慢喝水,適當控制體重,建立規律的排尿習慣等。

「更年期諮詢專線」解決難言之隱第一步


因應高齡化時代來臨,全民健保已將尿失禁納為「慢性病」給付範圍之一,衛福部健康署也成立「國民健康署更年期諮詢服務專線」0800-005107,由專業諮詢師依據更年期病患不同身心狀況,提供相關症狀評估與健康照護方法;台灣多家醫學中心也陸續設立「婦女泌尿特別門診」,建議重視自我健康的更年期女性積極治療。

重要的是要尋求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以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醫生會根據個人的病史、症狀和身體檢查結果來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以改善更年期女性的尿失禁問題。

#更年期漏尿 #尿失禁 #膀胱 #雌激素 #凱格爾運動 #尿道 #荷爾蒙 #骨盆底肌

【延伸導讀】

預防泌尿道感染-吃蔓越莓遠離發炎!營養師:預防/

更年期頭痛失眠、泌尿道反覆感染,-6招改善更年期/

抗老、抗氧化、抗發炎、護眼提升免疫調節血壓-春/

做對運動才能防骨疏 醫推4運動強健骨骼

醫師指出,慢跑可以有效改善成年人腰椎、股骨頸與跟骨的骨質密度,持續的跑步訓練可以減少相關部位骨質密流失。

平常趁著假日外出運動,除了享受陽光以外,也希望能強健骨骼。不過,台中光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嚴可倫表示,並不是所以運動都對改善骨質疏鬆有幫助,要做對運動才會有效果,例如走路、慢跑、爬樓梯、重訓等,能增加骨質密度,改善骨質疏鬆。

嚴可倫在臉書粉專「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 醫師」發文表示,在國民健康署發佈的「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有提到,不同的運動對於改善骨質疏鬆的正面跟負面效果。他也分享可以改善骨質疏鬆有幫助的運動。

●走路:

走路對股骨頸骨質密度的改善效果相當明顯,而且快走比慢走的效果好。

●慢跑/跑步:

慢跑可以有效改善成年人腰椎、股骨頸與跟骨的骨質密度,持續的跑步訓練可以減少相關部位骨質密流失。

●爬樓梯:

爬樓梯也是一種簡單又有效個運動。可以改善腰椎、股骨頸、股骨近端等多個部位的骨質密度。

●重訓:

研究顯示,阻力/重量運動可有效改善腰椎、股骨頸的骨質密度。

嚴可倫表示,歸納起來就是要負重(例如股骨乘載上半身的體重)跟撞擊(例如跑步、快走會有輕微衝擊)才有效果,像是帶小孩出門玩可以一次滿足以上所有項目,有的朋友熱愛爬山,還背裝備,這種對改善骨質疏鬆就很有幫助;反之這幾年流行的騎腳踏車、游泳,以及很多長輩喜歡的太極拳,對骨鬆改善就沒有什麼效果。

他也提醒,改善骨質疏鬆本來就不是運動唯一的目的,請大家千萬不要看到「對骨質沒幫助」,就捨棄自己喜歡的運動,還是要養成運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切記要量力而為,不要受傷。

#慢跑 #運動 #骨質疏鬆 #重訓 #健康好生活-看新聞

【延伸導讀】

肌群運動延緩肌肉流失,每天5分鐘上肢、下肢、核/

如何控制體脂肪?掌握飲食、運動2大條件,讓您不/


更年期別怕!中醫推薦:更年期保養 吃這9種食物 有效抗老又回春!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及生理過程,但對大多數女性而言,「更年期」卻是她們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光,除了經歷更年期的各種不適症狀,還要面對心理和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如果在這期間沒有妥善的調理保養及適度運動,很容易罹患難以彌補的慢性疾病及情緒問題。以下中醫師推薦:抗老回春的食物解方,更年期別怕!

認識更年期

女性步入更年期後,隨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會逐漸萎縮,荷爾蒙-雌激素及黃體素分泌也會逐漸減少,直到最後出現停經的現象;停經是更年期的指標,大多數會發生在45~55歲之間,但有少數40歲前就發生更年症狀,稱為「早發性更年期」,更年期也就是由能夠生育到不能生育的過渡期,稱之為「更年期」。

更年期持續多久

一般更年期持續時間大約2-5年左右,但有少數人可能長達10年或更久,主要是與遺傳或個人體質差異有關,而更年期女性在這段期間,會出現各種生理上的變化及更年期不適的症狀。

更年期症狀

女性步入更年期常見的生理變化及不適症狀,大致包括以下9項:

更年期症狀1.–經期改變:

經期改變是進入更年期的重要指標,可能會有月經周期延長、月經時間縮短、經血量變少、周期變得不規律,進而出現停經現象,但有少數人是突然停經的狀況。

更年期症狀2.–突然躁熱:

身體會突然湧上一陣躁熱,由臉部兩頰衝上頭部,出現臉潮紅、盜汗等症狀,同時可能伴隨心悸。

更年期症狀3.–情緒多變:

容易出現煩躁、焦慮、緊張、情緒不安、心情憂鬱等現象,晚間難以入睡導致失眠、睡眠品質不佳。

更年期症狀4.–性慾改變:

因荷爾蒙濃度下降,陰道開始萎縮導致影響性慾,甚至會有陰部搔癢、灼熱的現象;另外泌尿道細胞變脆弱容易感染,導致引發頻尿、膀胱炎等症狀。

更年期症狀5.–膚質變差:

皮膚開始變薄、鬆弛、失去彈性,不但沒有製造膠原蛋白,卻還加速流失,皮脂腺的功能也開始下降造成皮膚乾燥、粗糙、暗沉。

更年期症狀6.–頭痛、頭暈:

更年期時,女性會經歷頭痛和頭暈的症狀。主要是荷爾蒙的變化對血管造成的影響。

更年期症狀7.–骨質疏鬆:

雌激素有助於維持骨骼的密度和強度。雌激素下降可能增加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

更年期症狀8.–腰酸腳軟:

更年期女性會感到腰部酸痛和下肢無力,這與骨質疏鬆、肌力下降及神經系統的變化有關。

更年期症狀9.–倦怠乏力:

雌激素有助於能量和代謝功能,雌激素下降可能導致倦怠感和欲振乏力。

男生有更年期嗎?

男性有更年期但因身體內分泌減退的過程會較緩慢穩定,因此大多數人身心變化不明顯,但男性在50-60歲時,也可能會出現更年期症狀,主要是精神緊張或憂鬱、易於疲倦、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躁熱、盜汗、性功能障礙等。

中醫調理預防更年期症狀 

既然更年期是自然生理過程,只能以調理保養來預防更年期不適症狀的發生,有些人選擇服用雌激素來解決,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採用,此時可尋求中醫治療與調理改善,中醫會按不同體質來區分類型,再依類型對症治療,基本上以”腎”為主,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中醫治療類型1.–腎陰虛型

症狀:月經量少,伴隨躁熱潮紅、盜汗、兩頰灼熱感,頭暈目眩、失眠、心煩易怒。處方:常用左歸丸、知柏地黃丸。

中醫治療類型2.–腎陽虛型:

症狀:月經週期不定或月經過期,伴隨疲勞倦怠、腰酸乏力、手腳冰冷、怕冷。 處方:常用右歸丸、還少丹。

中醫治療類型3.–氣血不足型:

症狀:常見月經量少或多,伴隨臉色萎黃、頭暈目眩、疲倦。 處方:常用八珍湯加味。

除上述處方外,醫師也常會加上紫河車做加強,紫河車主要的成份含有促性腺激素、催乳素、雌二醇、雌三醇,等多種更年期婦女所缺乏的荷爾蒙激素,許多患者在治療後,明顯感覺更年期不適的症狀有所改善。

更年期肌膚保養

首先須減少洗臉的次數,清洗時避免使用過熱的水,輕輕搓揉即可,保養品可選擇更加滋潤同時鎖水、保水度高的產品,外出時要將防曬做確實,尤其更年期時肌膚的屏障大幅減弱,如果防曬沒做好,容易導致加速老化,造成肌膚的傷害;更年期肌膚保養3要訣:清潔、防曬、保濕。

更年期保養 吃這9種食物 有效抗老又回春!

此外,醫師建議平時可多攝取高抗氧化劑的食物,包括:

高抗氧化劑食物1.–雞蛋:

每天最不可或缺的抗老回春食物就是雞蛋,蛋黃中含有葉黃素,能預防眼睛老化;蛋黃中的卵磷脂能提高腦細胞活動,還含有omega3脂肪酸,對於學習和記憶有著極大幫助。同時,雞蛋的營養素能抑制發出空腹信號的荷爾蒙類生長激素,能有效降低食慾;而且蛋黃中的膽鹼,更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不可或缺的成分,雞蛋是抗老回春食物第一名。

高抗氧化劑食物2.–藍莓:

藍莓中的抗氧化劑,尤其是花青素,具有中和自由基、抑制氧化過程的能力,從而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

高抗氧化劑食物3.–鮭魚:

鮭魚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來源,對抗發炎和氧化損傷有一定的作用。鮭魚富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硒和天然抗氧化物質,可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有助於抵抗老化。

鮭魚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蛋白質是細胞修復和再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維持皮膚彈性、肌肉健康和骨骼健康,富含的多種礦物質,如鈣、鉀和鎂等,對維持體內正常的生理機能及組織修復有幫助。

高抗氧化劑食物4.–大蒜:

大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硫化合物和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和組織的氧化損傷,其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發炎作用,可減輕慢性炎症,大蒜可增強免疫功能,對於預防和對抗老化相關的疾病和感染非常重要。另外,大蒜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可降低血壓、抑制血液凝塊形成和降低膽固醇水平。

高抗氧化劑食物5.–花椰菜:

花椰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 E、β-胡蘿蔔素、錳和硒等,可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和組織的氧化損傷,花椰菜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膳食纖維對腸道健康非常重要,花椰菜有助於維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和促進腸道細菌的平衡,對整體健康和抗老化有助益。

另外,花椰菜具有抗發炎特性,如硫化物和類黃酮等,有助於減輕慢性發炎症狀,在抵抗老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花椰菜含有維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劑,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提高身體對抗疾病和感染的能力。

高抗氧化劑食物6.–綠茶:

綠茶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特別是優酪酸和茶多酚,如優酪酸和茶黃素,可中和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老化和慢性疾病的影響;綠茶中的成分,如茶多酚,具有抗發炎特性,有助於減輕慢性發炎,並對抗老化過程有益。

此外,綠茶中的優酪酸可能對抗肌肉衰老有益,優酪酸可促進肌肉細胞的生長和修復,並有助於維持肌肉健康和功能,茶多酚對腦功能具有保護作用,可改善認知功能、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並對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有潛在的效果。

高抗氧化劑食物7.–南瓜

南瓜富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A、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可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和組織的氧化損傷,有助於抵抗老化和疾病。此外,南瓜還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物質,對於維持整體健康和促進抗氧化過程也很有益。

高抗氧化劑食物8.–哈密瓜

哈密瓜富含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維生素E和其他抗氧化物質,可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和組織的氧化損傷,有助於抵抗老化和疾病的發展,維生素C是強效的抗氧化劑,可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哈密瓜中的維生素C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和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β-胡蘿蔔素是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對於眼睛健康和預防眼部疾病,如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具有益處;哈密瓜還含有維生素E和其他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

高抗氧化劑食物9.–堅果

堅果,如核桃、杏仁、腰果等,也是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堅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多酚類化合物和其他抗氧化物質,有助於降低自由基的生成和氧化壓力,對於保護細胞免受損傷和抵抗老化具有重要作用。

同時補充維他命A、B、C、E,可以減緩細胞自然老化,或是可以多攝取豆類製品,因為大豆異黃酮可幫助減少更年期不適;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和維持適當體重,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醫師提醒 :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均衡飲食、適量的規律活動,都是安然度過更年期的要素,樂觀、客觀的人生觀及自我價值的重新肯定,接納角色的轉換,會發現更年期正是重新規劃找到幸福的好時機!

#更年期 #停經 #抗老化 #營養素 #抗氧化劑食物 #中醫 #抗老回春 #抗衰老 #健康好生活-說健康

【延伸導讀】

盜汗、熱潮紅該吃什麼?營養師給更年期女性的8個/

焦慮、煩躁、熱潮紅、盜汗又失眠!3-階段更年期-2/

女性注意! 愛吃「這些」食物易養出子宮肌瘤

一名34歲女性,短短的4年間已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的手術,去年回去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要做第三次手術,但是因為前兩次的手術已經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子宮肌瘤長大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對於要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科就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

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而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但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因此要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

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

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

藥膳湯可以喝嗎?

周宗翰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

此外,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真是一大享受。不過,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子宮肌瘤患者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

周宗翰建議,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

此外,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

#子宮肌瘤 #雌激素

【延伸導讀】

散光多少度算高?醫師提醒:散光超過200度以上小/

皮膚乾到脫屑!痘痘肌、敏感肌、混合肌-擦什麼保/

【2023最新】6款葉黃素推薦品牌,專家破解葉黃素3大/

停經後,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會自己好嗎?還是一定要手術?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最常見的是在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腫及在輸卵管和骨盆腔形成沾黏造成不孕。

耕莘醫院婦產部主任兼婦科主任張正坤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通常會有四大症狀,即經痛、骨盆腔痛、性交痛和不孕症。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症狀並不相關,有的病人甚至沒有症狀產生。

由於有時沒有症狀或可使用藥物治療,因此有人會有疑問,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需要開刀嗎?有沒有可能自己好?另外子宮內膜異位症好像有不少飲食禁忌,像是咖啡、牛奶這類食物可以吃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會自己好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是惡性,而是屬良性、慢性的疾病。由於病因跟雌激素濃度有關,所以一般認為在更年期停經後病症會改善、自行痊癒,但醫師提醒,仍有2~5%的機率會持續至更年期後。

且子宮內膜異位症更年期之後,體內的脂肪細胞或環境荷爾蒙仍然會產生雌激素,導致更年期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仇思源建議,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一定要至婦產科接受診斷和治療,除了症狀令人痛苦外,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對排卵藥的刺激反應並不好,會降低受孕的機會;即使懷孕了,胎兒流產率也有30~40%之高,不得輕忽。

子宮內膜異位症一定要開刀嗎?

目前專家們的共識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只要透過臨床症狀、超音波檢查等,就能先給予預防性的治療,讓藥物如荷爾蒙藥物、NSAID(非類固醇消炎藥)達到最大化的效果,畢竟手術還是有風險。

手術治療依據是否保留懷孕功能,手術方式也大不相同,如只切除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灶,或者根除性的手術(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降低復發機會。根除性手術適合停經後女性,以及保守性手術無效且未打算生育的患者。

若想生育卻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時,治療方式也會依照患者狀況作調整,若經AMH檢測為卵子庫存量不足的患者,可考慮接受人工生殖技術:已婚女性可進行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療程;而未婚單身女性則可以考慮用凍卵保存生育機會,避免手術時影響到未來生育。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飲食原則?可以喝咖啡或牛奶嗎?

咖啡建議適量攝取就好;攝取牛奶補充鈣質,反有助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

攝取牛奶補充鈣質,有助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

雖然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真正原因不明,但患者對於來自環境中的內分泌干擾物質(如塑化劑)仍非常敏感,這些環境賀爾蒙會透過「飲食與接觸」進入體內,因此建議患者還是要減少外食,儘量不使用塑膠餐具和製品,少噴香水和注意香味過濃的沐浴產品,降低環境賀爾蒙對身體的刺激。

至於如何從飲食習慣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可整理成以下幾點:

1.減少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的食物

研究顯示,頻繁食用高脂肪食物(特別是含飽和脂肪的紅肉和含反式脂肪的油炸食物與糕餅點心)會提升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體內雌激素濃度,加重發炎反應。

2.適量咖啡因與酒精攝取

高咖啡因和飲酒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危險因子。

3.少吃麩質食物

一項針對207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所進行的研究發現,75%女性在戒除麩質食物1年後,在生理痛方面確實得到改善。因此建議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可評估自身情況,如果含麩質的食物會讓妳消化不良、增加骨盆腔疼痛,以及引起自體免疫反應,建議先停止食用含麩質的食物。

麩質食物包括像是吐司、鬆餅、餅乾、義大利麵、水餃皮、穀片、燕麥片、布丁、巧克力等等。

雖然咖啡因不建議過量攝取,但牛奶是可以的!想要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增加維生素D、維生素B群和鈣質的攝取。一項針對70萬女性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攝取牛奶和低脂乳品能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此外,體內維生素D濃度較高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也較低。

#不孕 #雌激素 #子宮內膜異位症 #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 #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