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在40歲以後,也會碰到心理與生理上的變化,但就是所謂的更年期症狀嗎?如果男性荷爾蒙低下,需要額外補充嗎?
打開報紙,常有斗大的標題出現在眼前,像是「堂堂男子漢,也有更年期」、或是「男性更年期保健守則」,要不就是更直接的「恢復男人第二春──補充睪固酮」,看得許多中年男子心裡發慌、頭皮發麻,但腦裡盡是一片空白,無從思考起,接著才慢慢浮出一大堆問號:「不是女人才有更年期嗎?」、「我又沒有月經,哪來的停經和症狀?」
但體力大不如從前是事實,性慾和勃起速度減緩也是真的,更糟的是記憶有點差,情緒有點煩,老和太太吵架,看小孩不順眼,工作也出現瓶頸,難道真是所謂的「更年期症狀」?還是其他疾病所引起?或只是「中年苦悶」,想發發牢騷罷了。
真有男性更年期這回事嗎?面對體內男性荷爾蒙的減緩,中年男子最該做的是什麼?需要額外補充睪固酮嗎?

看症狀和抽血檢查
坦白說,「男性更年期」這個名詞,本身就很有爭議。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解釋,在西方,他們會用malemenopause來俗稱中年男子在四十歲以後,所碰到的心理與生理變化。但menopause原是指女性的停經,男人並沒有月經週期,所以並不是恰當。用Andropause這個字會更貼切(國內還是翻譯成男性更年期),因為Androgen指的就是男性荷爾蒙。但,男性荷爾蒙也不像女性荷爾蒙在停經時驟然下降,而是從40歲開始,就呈現一個非常非常緩的斜坡,慢慢下來。
這也是認定「男性更年期症狀」時,所遇到的困難。到目前為止,已有成千上萬的醫學研究確認,女性荷爾蒙的驟然下降,會帶來某些不適,也就是所謂的「女性更年期症狀」。至於男性?「只能說,在老化過程中,睪固酮的減少或低下『可能』會引起這些症狀,」長庚泌尿科醫師黃世聰非常謹慎地解釋。
像肌肉無力、肥胖、疲倦、性慾和性功能衰退、排尿困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易怒、不滿現狀、失落感。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醫師劉興政形容,有些症狀看起來像是憂鬱症的表現,但至今,並沒有明確的醫學證明顯示,憂鬱症的症狀和男性荷爾蒙的變化有因果關係。
其他像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也會造成勃起障礙,疲倦也有可能是肝功能不好。因此,如果出現不同的症狀,還得先找出是不是其他疾病所造成。
也因此,世界主要研究男性老化醫學的團體如ISSM(Intern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theAgingMale),除了歸納症狀,還形成另一個共識,那就是,對「男性更年期」的認定,還需要經過生化的抽血檢查,以確定睪固酮是否低下。
但有趣的事發生了,根據泌尿科醫師的臨床觀察,有些人睪固酮數值偏低,但卻沒有任何不適。有些人出現症狀,睪固酮值卻正常。
因此,目前的認定標準是,兩者都有才能稱為「男性更年期」。如果只是數值偏低,僅能稱為「睪固酮低下症」(lowtestosteronesyndrome)。

迎接人生第二春
如果,男性荷爾蒙會隨著年齡慢慢減少,是人體的自然現象,那麼,還應該再額外補充嗎?為什麼有人會出現嚴重的生理現象,有人卻能安然度過,調適得很好,順暢地邁入下一個人生階段。
輔大醫學院院長、也是資深的泌尿科醫師江漢聲是把「男性更年期」概念帶入國內的先驅者。但他認為,如果真的需要補充睪固酮,也只是以「紓緩症狀」為目的,而不該長期使用。
因此,在使用男性荷爾蒙之前,還有很多事應該做,也就是他所主張的「三階段治療」。
首先,應該在生活上做改變。人到了四、五十歲,絕不可能再像二、三十歲,整天拚命工作,夜以繼日,隨著體力衰退,應調整工作內容或人生目標。
同時,也要有健康的飲食與運動,許多研究都顯示,運動能增加睪固酮。此外,和另一半維持良好的溝通,保持親密關係,面對空巢期,夫妻應重新規劃兩人時光。感情好、生活好,內在荷爾蒙自然會增加,不需要求助於外。
其次,針對不同症狀,先使用一般藥物治療。例如,發胖了就該運動,覺得腰痠背痛可吃鈣片或做復健,臉潮紅可用抗組織胺,這樣的治療以三個月為一階段。
最後,都沒有改善,才考慮使用荷爾蒙。但在此又可分為三部份,一是先補充一般性的健康食品,如豆粉、雌激素。二是前驅物,如DHEA、黑色素或生長激素。如果前兩者都不能紓緩症狀,才補充藥物的男性荷爾蒙。但如果已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患者,就不能使用睪固酮。
謹慎使用睪固酮
但不幸地,睪固酮被大量使用,甚至濫用。
在美國,1998年醫生開出了80萬6千份的睪固酮及相關藥物,到了2001年,激增為160萬份,幾乎是一倍,睪固酮也被渲染為抗老回春的仙丹妙藥。
對此,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提出警告。該院研究人員、也是泌尿科醫師布萊克曼表示,雖然很多人想利用睪固酮來延緩老化或提升衰退的性慾,但到目前為止,沒有科學證據顯示,荷爾蒙補充能達到這些效果,更需要注意的是,它可能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例如,提高攝護腺癌的風險。
在台灣,特別是中南部,施打男性荷爾蒙也蔚為風氣,在業者「壯陽」的促銷下,許多歐吉桑趨之若鶩。高雄榮總的泌尿科醫師簡邦平就苦口婆心地告訴病人,千萬不要濫打男性荷爾蒙,長期使用沒有經過醫師處方或追蹤的藥物,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最近,在北部的泌尿科醫師也發現,的確有些病人一進診間,就立刻要求:「醫生,我那個不太行,我想補充男性荷爾蒙。」簡直是把男性荷爾蒙當威而鋼來使用,想要用最快速的方法來解決性功能障礙,卻忽略了背後可能潛藏的疾病或危險因子。
有鑑於此,男性醫學學會理事長黃一勝表示,為避免濫用或誤用睪固酮,也為了讓不同科別的醫師對男性荷爾蒙補充有進一步的認識,目前內部正著手研擬一份「台灣地區男性老化性荷爾蒙低下症的推薦治療」,預定在今年年底出爐,期望對睪固酮的使用多一分了解與保障。
(審稿專家:長庚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黃世聰)

補充睪固酮,要注意什麼事
患有攝護腺腺癌、男性乳癌或未經治療的泌乳激素分泌過多者,皆不適宜補充睪固酮。
補充前應經過醫師充份諮詢,並接受生化抽血檢查,以確定睪固酮是否低下,再配合臨床症狀來決定,是否需要額外補充。抽血時間以早上8∼10點最好,因為那是男性一天內,睪固酮濃度最高的時間,如果那時所測的數值較低,就表示真的低下。另外,體內如有其他疾病,如肝硬化或腦下垂體腫瘤,也可能會影響睪固酮的濃度。
補充後,應每三個月追蹤一次。醫師會按個人狀況做檢查,通常建議是肝功能檢查、攝護腺特殊抗原(PSA)檢測、及血液中的紅血球檢查。
要問自己補充睪固酮的目的為何?應以紓緩症狀、維持正常機能為原則,而不是無限補充。